浙江教育报 - 杭电打造“不锁门”的实验室

发布时间:2018-04-26    来源:计算机学院       浏览次数:321


4月25日,浙江教育报对本中心实验室文化建设成果作报道:

(原文链接:http://www.zjjyb.cn/html/2018-04/25/content_10691.htm


    走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下沙校区信礼楼317实验室,瞬间就被这里浓郁的学习氛围所感染。分属不同小组的学生坐在电脑前操作,有的在备战大赛,有的参与导师课题,指导教师们不时地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,每一个人都是那样地投入与忘我。

环顾四周,物品摆放得井然有序,地面也是纤尘不染,可以自由组合的桌椅以及角落里点缀的绿植……一改实验室通常给人的刻板印象,令人眼前一亮。随着这些年高校在建设上的持续投入,像这样的实验室已经不少见。但往往学生一上完课,实验室就关门大吉,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,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。

  “实验室不仅要向学生开放,而且还要维护好各种设施设备。否则,学生来实验室,打开一台电脑发现是坏的,再打开一台还是坏的,下次他可能就不愿再来了。”指导教师孙丹凤说,信礼楼317实验室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学生来此学习,这与学校近年来注重实验室建设,提升实验室文化氛围、打造温馨舒适的环境及在完善各类管理上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。

  据介绍,自2016年改造完善后,学校规定317实验室从上午8:00到晚上9:30,面向学生开放。这里,不仅成了创新实践课以及用户界面设计、办公自动化软件等课程的课堂,同时也是计算机创新、mooc社团、ios俱乐部等的实践基地。据统计,实验室的使用率从之前的40%一下子提高到了98%。

  孙丹凤笑称,参加社团的学生平时把实验室当成家,并想方设法让这个家变得更好。他们开发出实验室导视APP,学生进入实验室,打开APP,眼皮底下或者隐藏着的设备一目了然,既能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效率,又能避免人碰到高精密设备造成损伤。社团成员还主动开发制造了自动巡检机器人,这些机器人日常在实验室里来回逡巡,并通过烟雾感应器以预防火灾。

  实验室开放时间延长,仅靠管理员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,怎么办?他们把从事勤工助学和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召集起来,组建了人事部、资产部、技术部和研发部等,并制定了实验室值班制度和检查标准,共同参与实验室的管理。既方便了学生,又解决了人手少的难题。

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学生赵翔便是其中一员。他说,值班不单纯是为了完成任务,也是在维护我们共同的学习环境,“大家都很自觉保护每一台仪器,并身体力行地带动其他同学,我们会把好的做法一届一届地传下去”。

  随着实验室学习氛围的日渐浓郁,不同团队之间也擦出了“火花”。近两年来,从该实验室走出去的学生团队在“互联网+”“挑战杯”等竞赛中缕有斩获。像去年的省第十五届“挑战杯-富阳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,杭电共有5项作品获一等奖,其中计算机学院就占了3项,它们无一不是在317实验室这个“练兵场”里孵化落地的。

  在杭电,像317实验室这样“不锁门”的实验室还有很多。如管理学院的工业工程实验室,无论哪个学院的学生,只要有创新创业项目,都可以进入实验室;自动化学院的控制系统实验室,还形成了“人人争竞赛荣誉、个个申请专利”的良好氛围……

  近年来,杭电还在实验队伍建设上推出了一系列措施,如实验技术人员聘任、考核与职称评审单列,主要考核实验室建设管理方面的业绩;设立实验技术专项、实验室开放项目、实验室文化项目等。在杭电国资实验处副处长樊冰看来,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用心、专业的实验队伍,实验室的育人活力才被充分激发了出来,真正营造了良好的实践氛围。